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蔡元培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1、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蔡元培
2、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蔡元培
3、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4、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蔡元培
5、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6、对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独为共同。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四、有计划的运动。——蔡元培
7、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元培
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
9、言有物,行有伦,论人格可称君子;学不厌,诲不倦,惜本校失此良师。——蔡元培
10、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11、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蔡元培
12、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
13、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蔡元培
14、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15、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蔡元培
16、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蔡元培
17、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蔡元培
18、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蔡元培
19、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20、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蔡元培
22、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shufeijie.net/718.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