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苏洵
2、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苏洵
3、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苏洵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
5、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苏洵
6、知理而后可以兵举兵,知势而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苏洵
7、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
9、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苏洵
10、为将之道,当先冶心。——苏洵
11、明于大而暗于小。——苏洵
12、兵良而食足,将贤而士勇。——苏洵
13、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苏洵
14、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苏洵
1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
1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
18、君子不待囊而劝,不待贬而惩。——苏洵
1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
20、君子慎始而无后忧。——苏洵
21、善用兵者以形固。——苏洵
22、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苏洵
2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
24、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苏洵
25、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苏洵
26、教化之本,出于学校。——苏洵
27、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苏洵
28、贫民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以嬉。——苏洵
29、敌国相观,不观于其山川之崄、士马之众,相观于人而已。——苏洵
30、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苏洵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shufeijie.net/4610.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