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2022-08-28)  读书笔记 |   抢沙发  14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哈佛中国史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读后感:迷茫的时代,挣扎的帝国

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那么它一定如长江一般有高耸夺目的发源地,又有波涛汹涌的激流,而最终她水势平缓下来,江面逐渐开阔,并寻找着自己的归处,而元明这一段历史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脚步平缓、寻找方向的时期。

经历了宋的覆亡,中国历史无疑进入了另一个时期,第一次由汉人眼中的“胡”人统治中原,并且建立起可纳入中国纪元的大帝国,算得上是对于这条河流的一次截断,而明朝的崛起,似乎让这条河流重新纳入轨迹,但是如何寻找到帝国继续前进的方向,则是另一个复杂的议题,作者通过对于政治、经济、家族、信仰以及统治者与士人的描述,为读者展现出的是这个挣扎的帝国中不确定的道德信仰,以及这个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不论是“三教合一”,还是心学的创立,都是相对于急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感到迷茫却又无法追赶得上的精神信仰。

作者卜正民显然是一位颇具文学素养的历史学家,在读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文字之美,以及他所寻找的看待历史的不同角度。

贯穿全书的“龙见”以及“九渊”,不可否认这是非常独特且具有创建性的角度,“龙见”关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政治期许,与人民的期许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九渊”——元明时期持续时间极长的九次天灾,毫无疑问,这些天灾以及这一时期的小冰河期令这动荡的时代雪上加霜,且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改变了明朝以及下一个朝代统治者——满族人的生活环境,并且加剧了历史的进程,这样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成为检验统治者以及制度的一把标尺,却似乎不应该成为朝代变迁的决定因素。

同样他的作品也显示出了对于中国历史的热爱与玩味,在“物华”与“南海”两章,卜正民从两位普通人的生活轨迹说起,为我们勾勒出了元明时期,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及元明所处的世界经济体的位置,在“物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朝士人阶层的闲逸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商贾、工匠组成的群体对于中国文化的定义,这种定义是无意识中的,却让千年之下的我们倍感亲切,与有荣焉。而“南海”这一段以小见大的故事则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元明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的位置。

在这一部元明历史中,作者用政治、经济、信仰织就了一张纵横的网,当我们着迷于其中每一个结点的时候,却发现织就的大网已经覆盖了这两个动荡中不断挣扎年代的每个细节,不论是一个逃犯的命运,还是南海的经济,都是为作者想要为我们展现的这一段历史所服务的。而当这张网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时代对于精神信仰的追寻与迷茫。

个人并不是非常认同西方学者对于中国通史的论述,毕竟中西方的文化和思想相去甚远,西方人很难完全理解在中国政治格局下的很多事情。但是元这个朝代恰恰相反,它非常的外向化,或者按西方学者的说法是外来文明侵略了中国。总之这个朝代的对外性非常强,这就给西方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就让中国对这个特殊朝代的解读有着不可弥缝的缺憾。

这本书倒并没有如国内的通史那样去把元和明的历史简单的串讲,而是把这两个朝代时刻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元,一个外向型的朝代;明,一个自郑和下西洋后就开启中国数百年闭关锁国历史的朝代,他们的对比自然可以更加深刻去理解中国发展的脉络,甚至是近现代中国之所以发育成如今这般模样的一部分原因,所以当我们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会反过来更加理解为什么作者把这两个朝代放在一本书里来进行论述。

西方人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们秉持的那种科学的、甚至量化的方法是中国历史研究所缺乏的,国内的学者太注重去研究人的主观思维方式,而国外的历史学者更注重一些客观的数据,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方法。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shufeijie.net/2178.html

关于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