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宋濂《王冕好学》
4、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宋濂《阅江楼记》
5、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6、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宋濂
7、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宋濂
8、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宋濂
9、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宋濂
10、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宋濂《吴起守信》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shufeijie.net/2016.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