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司马光
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5、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司马光
6、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9、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司马光
1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11、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1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司马光
14、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司马光
15、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16、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司马光
17、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8、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司马光
19、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司马光
20、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司马光
21、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司马光
22、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23、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司马光
24、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2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司马光
26、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司马光
27、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司马光
28、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29、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
30、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司马光
31、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司马光
32、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shufeijie.net/1906.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