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科普书真的不好写。
盖因此类书籍要么过于“科”,对于专业理论无法透彻阐述;要么过于“普”,失却严谨和深度,读之难有收获。也正因此,国内科普书少有,国人也苦于无书可读,只能去翻看译自海外的作品,总觉因为文化差异而差那么一层窗户纸。有国内学者愿意写作此类书籍,提高素养,开启民智,实为幸事!
本书篇幅不长,通过四个部分简述了现代物理学的主要成果和正在探讨的前沿问题。难得的是,虽然论述的都是常见的科普话题,读之却不枯燥。随处可见的引用也体现出作者人文素养方面的积累。
回顾当代人类历史,数千年的时间里,物理科学大多数时候都在黑灯瞎火中进行摸象,然而这一阶段并不可缺。
牛顿爵士的成就,既代表传统基于逻辑和实验的研究思路的极大成果,同时也意味着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走进死胡同,摔过跟头,终于让科学家们开始深思,从直觉和外界输入进行的演绎究竟有多少值得信任?
自我突破总是最困难的。放弃所有假设,实际上正是解开所有的束缚,进而,近代物理学革命到来——量子力学的崛起奠定了此后两百年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发展到今天,可谓硕果累累,似乎所有问题都已经有了“答案”。物理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在理论层面终于殊途同归,过往探究过的那些问题,似乎也不值得再考虑;无法回答的问题似乎仍旧毫无思路。
然而,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从上帝视角看旧时代科学巨匠们在种种困难中艰难做出抉择、面对难题苦思不得其解,会知晓今日之科学界所面临的境况依旧。但今天的我们又幸运太多,已经出现了计算机、基因技术等先进工具来验证最先进的理论和设想。即便自身从何而来已成谜题,但至少可以尝试开创新的世界。从这个角度,人这种智能现象在未来或许真能突破种种物理学的限制。那么,如果继续这一历史进程,人类的科学之路还能走多远?个人具备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去影响和改变历史,科学的发展也前所未有的需要所有个人的共同智慧。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动物并不善于怀疑;人之所以不能成神,在于人太爱怀疑。有不足却并非坏事,因为总归有值得发展和希望。有扰动的系统却不会走出一条直线。多元化、动态稳定、具备规模性和复杂度的系统往往是更为自然的选择。因此,科学的思想也正应该是宽容和开放的,无论当下如何认为“异端”和奇特的观点,或许正孕育着未来更为先进的理论。
否定之否定,怀疑之怀疑,或许,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www.shufeijie.net/1750.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