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约公元465年~?),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沈庄)人。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
少时家贫笃志好学,依靠名僧僧祐,学习儒家和佛家理论。撰写《文心雕龙》,得到宰相沈约称赞,授奉朝请,历任临川王(萧宏)记室、步兵校尉、太子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萧统去世后,内心伤悲,请求出家,没有得到梁武帝许可。于是,烧发明志,法号慧地,出家并圆寂于定林寺。
《文心雕龙》引论古今文体及其作法,与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并称文史批评三大名著,奠定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1、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刘勰
2、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刘勰
3、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刘勰
4、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刘勰
5、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
6、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刘勰
7、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刘勰
8、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刘勰
9、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
10、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刘勰
11、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刘勰
12、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刘勰
13、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
14、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纳领,驱万途于同归,负百虑于一致。——刘勰
15、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刘勰
16、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刘勰
17、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刘勰
18、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刘勰
1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0、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刘勰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shufeijie.net/1876.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