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大全:亲戚看不起你,都有哪些“扎心”的表现?
亲戚看不起你,都有哪些“扎心”的表现? 1、到了亲戚家,亲戚却板着脸,面无表情。 2、向富亲戚借钱,他立马哭穷,说家里没有钱,最后给了你100块钱,说不用还了。 3、不去街上买菜,只用家中现成的菜,将就着对付一下。 4、酒席上,亲戚不与你敬酒,也不与你说话、互动。 5、想要加亲戚的微信,亲戚却说现在忙,待会加你,可待会人就不见了。 6、平时不与你联系,甚至见面都不打招呼,形同陌路。 7、你打电话给
亲戚看不起你,都有哪些“扎心”的表现? 1、到了亲戚家,亲戚却板着脸,面无表情。 2、向富亲戚借钱,他立马哭穷,说家里没有钱,最后给了你100块钱,说不用还了。 3、不去街上买菜,只用家中现成的菜,将就着对付一下。 4、酒席上,亲戚不与你敬酒,也不与你说话、互动。 5、想要加亲戚的微信,亲戚却说现在忙,待会加你,可待会人就不见了。 6、平时不与你联系,甚至见面都不打招呼,形同陌路。 7、你打电话给
男人这一生,哪些钱“必须”要花? 1、追女朋友的钱,必须要花,否则可能会打一辈子光棍。 2、红白喜事的钱,必须要花,毕竟这些都是人生大事。 3、买车的钱,必须要花,毕竟这涉及到面子问题。即便买不起四轮车,也要买个三轮车。 4、买房的钱,必须要花,男人有房,才好找对象,否则真的会独孤终老。 5、孩子教育的钱,必须要花,如果孩子不成才,你要花更多的钱。 6、养老与医疗的钱,必须要花,否则老来没有保障。
在民间,逐渐消失的“老规矩”有哪些? 1、晚上睡觉,卧室里的衣橱门要关上,尤其是胆小者。 2、女人的内裤,不能放在外面过夜,如果忘记收了,第二天要重洗。 3、门槛,只能跨过去,不踩着过去。 4、坐月子期间,不要乱串门,不要回娘家,不要碰冷水。 5、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不能去插话,也不能打扰。 6、走路时,看到地上的药渣,要绕道走,不能踩,也不要骂。 7、一男七女,不同车,也不同船。 8、晚上睡觉,床
双胞胎, 就应该随“双份礼金”吗? 我有一位亲戚, 他家有一对双胞胎, 在生日宴上, 我听到了这样的争论: “我就随200块钱的礼,不多随。”A亲戚说道。 “不对啊!你应该随400块钱的礼,人家是两个孩子,你总不能就随一个吧?”C亲戚不解道。 “凭什么?如果是单独过生日,我肯定随400,可他俩是一起过的,再说了,我家只有一个孩子,他不也随200吗?”A亲戚略带些怨气说道。 “在农村地区,都是这样随
民间正在消失的“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1、吃饭时,不能五个手指都托在碗底。 2、小姨子刚坐过的凳子,你不能立马坐下去。 3、送礼,要送双数,但不要送“4”的数字,真的不太好。 4、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上坟,也不要算命。 5、到别人家,不要随意进厕所旁边的房间,一定要牢记,这就是老规矩。 6、药罐与卫生巾,只能借,不能还,这就是老规矩。 7、买药时,不要讨价还价;买完药,不要说“再见”。 8、自
你发现了吗, 现在的表亲, 一点意思也没有, 平时基本不来往, 即便是红白喜事, 也往往是父母来随礼。 昨天晚上, 我与几个朋友一起吃饭,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 突然聊到了表亲。 有一个朋友说, 他与表亲基本不来往了, 甚至是红白喜事, 也不随礼了, 即便有来往, 也是让父母去随礼, 自己根本就不去。 我见朋友吐真言, 我也不能说谎, 我说我有20几个表亲, 偶尔有联系的只有一两个, 其他的表亲,
出门在外,要遵守哪些民间的“老规矩”? 1、一女七男,不要同车。 2、租房时,要先看一下床底。 3、已婚女,不要抢着做伴娘;未婚女,做伴娘次数不要超过3次。 4、出门在外,不要帮别人数钱,就怕是个圈套。 5、不要随意进废弃的老宅,如果进去,要先敲三下门,然后再进去。 6、清晨,不要去别人家借钱,也不要跟别人说“死”字。 7、深夜外出,不要穿一身红,更不要披头散发,真的不太好。 8、开车时,遇到红白
你发现了吗, 现在的“表亲”, 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如果你没钱没势, 大家基本上也就不联系了。 我的父亲那边有8个表亲。 我的母亲那边有18个表亲。 别看我有26个表亲, 但真正有联系的仅3人, 有对方联系方式的仅6人。 而红白喜事能到场的, 我心里没底, 可能会有一两个人, 也可能没有一个人。 记得我家宝宝过满月那天, 我早早就起了床, 穿上新衣服, 兜里还揣着好烟, 准备迎接亲戚朋友的到来。
你发现了吗, 现在的农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越来越陌生化了, 就怕再过十年, 与住在城里没有什么区别。 小时候, 我的小伙伴遍布全村, 我的活动范围遍布全村, 我的名字全村人都知道, 我也知道全村人的名字。 那时候 人与人之间都很热情。 那时候, 去邻居家吃顿饭很正常。 那时候, 去别人家摘根黄瓜吃很正常。 那时候, 哪家办红白喜事, 全村人都知道。 那时候, 只要有陌生人进村, 一眼就能认出
你发现了吗, 年龄越大, 越觉得“姨亲”只是暂时的, 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 是“姑亲”。 小时候, 我最喜欢姨了, 只要走亲戚, 必然是去姨家, 不是去大姨家, 就是去二姨家。 不是去三姨家, 就是去四姨家。 不论去多少趟, 都不会觉得累, 因为在那里, 我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小时候的我, 对姑姑则没有什么感觉, 甚至还有几分排斥, 毕竟我家与姑家的互动太少了, 甚至关系还有些“微妙”。 我去过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