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简介和名言诗句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1、春眠不觉晓,处处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1、春眠不觉晓,处处
黄石公(?-前195年),下邳(今江苏邳县)人。秦汉时期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士列入道教神谱。 早年为躲避战乱,隐居于下邳。三次试探张良,授予《太公兵法》,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 后世流传《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1、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黄石公 2、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黄石公 3、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
徐俯(1075年-1141年),南宋初年官员,江西诗派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徐俯是宋代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著有《东湖居士集》6卷。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瘦硬,强调活法,要求“字字有来处”,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歌咏德兴故园的《春游湖》(一名《新营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字袭美,号逸少,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门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著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等。 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1、钟期改听,伯牙驰琴,桑间绝响,濮上传音。——班婕妤 2、测平分以知岁
杜秋(约791年—?),《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唐朝歌妓,金陵人。 杜牧经过金陵时,有感于杜秋娘的年老贫困,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中附了一段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谁所作,但后世多归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诗三百首》。 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 2、花开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曹雪芹 3
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辞赋家。 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其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汉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曾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汉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