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识途简介和名言名句
马识途,男,本名马千木,1915年1月17日生于四川忠县(现重庆忠县),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书法家;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 出版《马识途文集》,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先后创作出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纪实文学《沧桑十年》《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 马识途以小说创作为主,其主要成就也体现在长短篇小说创作上。他的
马识途,男,本名马千木,1915年1月17日生于四川忠县(现重庆忠县),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书法家;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 出版《马识途文集》,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先后创作出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纪实文学《沧桑十年》《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 马识途以小说创作为主,其主要成就也体现在长短篇小说创作上。他的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年7月18日—1863年12月24日),英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世界名著《名利场》。与狄更斯齐名,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小说家。还著有《班迪尼斯》等作品。 萨克雷是处于发展阶段的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峻法官。其作品对英国社会的种种势利风尚、投机冒险和金钱关系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揭露。 萨克雷擅长描写英国资产阶级的风俗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
陈忠实(1942年8月3日—2016年4月29日),中国当代作家,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其作品更是对关中乡土文化有着执着的坚守,家乡的乡风民情、山山水水早已融入到了他的心灵当中,他的小说始终是围绕着关中塬上的农民以及农村生活来书写的。 陈忠实在小说创作中,不仅关注现实,还关注历史,尤其是关注历史中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并对此进行深切的反思。 1、世上有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福克纳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散文集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男,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王小波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有争议)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 加缪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 他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他的爱情主题与传统的爱情主题有很大不同。川端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