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丹简介和名言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与众不同的创造性观点,使他在同时代的环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许多现代艺术的大师们作为研究的对象。 而这个传承其实还不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与众不同的创造性观点,使他在同时代的环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许多现代艺术的大师们作为研究的对象。 而这个传承其实还不
1、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谅的人最坚强,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2、或许是因为一份学业,因为一份工作,因为一段爱情,我们离开了爸爸妈妈,去了一座别的城市。一个人在外面,很不容易,没啥,拼得就是坚强! 3、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著同样的事情,怀著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4、努力,不是为了要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哪个人看,而是要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
1、年龄永远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刻度,只有责任的叠加才会让人逐渐成长。 2、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心突然就跳乱了节拍,直到发现原来只是陌生人,于是一整天,全是回忆。 3、在我胖的时候都不嫌弃我都对我好的人,我都拿小本本给记下来了,等我瘦了一定好好报答你们。 4、如果有个人对你特别好,记得千万别把那个人弄丢了。 5、这世界上大部分的失落,都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成为更好的自己,却奢求着
1、一个人时请坚强,两个人时请包容,三个人时请努力。 2、最后你会嫁给爱情,还是嫁给合适?你要的爱情是两情相悦,还是只是合适的凑合? 3、以前你觉得安全感是爱人秒回的信息,他的早安晚安,他的每一个承诺,过马路紧握的手和他温暖好脾气的话语。后来你终于明白,安全感是清晨明媚的阳光,繁华路口人行道的绿灯,出门时口袋里的钱包和钥匙,手机里显示的满格电。因为把可怜的安全感寄托于他人身上,终究会疼到失望,让你
1、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感。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不要。宁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话说得越多,反而会显得自己越浅薄。所以,人要实,话要藏,用做事的结果来征服人,而不是说服人。 2、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3、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对比《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的人物故事线稍微多一点,读到最后有种没有读完的感觉,但毛姆很贴心,最后做了个回顾,这个似有似无的结局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结果,读完觉得有所感悟但也不晓得自己感悟到了什么。 《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一样采用第一人称的语气叙述,作者既是故事的参与者也是一位旁观者,本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飞行员的美国青年拉里因战友为救自己而在战争中牺牲的缘故,在战后,既不像其
本书是研究五四运动、了解近代中国,难以逾越的一部经典著作,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而是着眼回归事件现场,考证每一个细节,苦心孤诣还原历史真实。本书研究“五四”而不仅仅停留在“五四”运动本身,作者还挖掘了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狭义地来定义五四运动,就是发生于1919年五月四日那天北京学生的示威运动。在作者看来,这样来看待五四运动不大合适,这次示威活动最好界定为“五四”事件。
丁玲是20世纪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她的文学作品留下的太少,因为她奉献给了党。她本可以留在南京、上海或是去香港台湾,但她主动的奔赴延安,主动的去深入基层。在动荡的几年中,有饱受磨难,何时能创作呢。丁玲留下的作品是时代结晶,她也是值得尊敬的文学作者。 从书写角度来看,两位作者对待丁玲的态度还是较为公平的,尤其是王增如曾是丁玲老年时期的秘书,能够做到不过分渲染主角形象,还是值得一看的。 从丁玲本身来谈,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的文化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1、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上将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 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