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尔泰简介和名言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笔名伏尔泰(法文:Voltaire),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2]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笔名伏尔泰(法文:Voltaire),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2]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
1、只与同好争高下,不跟白痴论短长。 2、所有关系变淡的原因,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一个孤独,一个不理。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的我们都在改变,没有了之前时时刻刻味道了;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3、见过一个人最好的一面然后喜欢,叫做心动;见过一个人最差的一面依然喜欢,叫做爱情。 4、成熟不过是善于隐藏,沧桑不过是无泪有伤。 5、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嘴上一句带过,心里却一直重复。 6、一切都会过去,明天各人
1、有多少爱情,始于心动,终于现实? 2、到了这个年纪如果还有什么能让你大哭一场的,那一定是吃多少喝多少睡多少都解决不了的很难过很心痛很累的事。 3、不甘做朋友,不敢做恋人,这是世上最远的距离。 4、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如果我羡慕一个人,那也是因为陪在那人旁边的是你。 5、三观不同,一句话都嫌多。我想,人和人之间一定存在磁场这回事,沿着三观向外辐射。有人说了千句还是拉不近距离,有人坐
1、想想我们曾经无关,现在为何又彼此为难。 2、从来都是别离时,才知爱有多深。 3、会在一起的人终会在一起,就像地球是圆的,无论怎么背道而驰,兜兜转转之后还是会重新相遇。 4、伤心最无解,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然后再受伤;伤疤不好,疼一生。 5、可能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只知棋分黑白,不知世事并不如棋。只知好人坏人,不知世人多为生意人。掩不住眼底的不喜,藏不住嘴角的窃喜,等不及人生的惊喜。带着不服气的
1、没有谁会真正喜欢做朋友,只是爱情无望就让友情来圆谎。 2、世界上最疼痛的话是:我爱你,但是……;世界上最甜蜜的话是:……但是,我爱你。 3、总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还在幻想你会回来。 4、最怂的就是明知自己是备胎却还是舍不得离开。 5、世上没有所谓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真实的成分。多少玩笑话在真心话中说出口,只是不想懂的人,怎么都不会懂。 6、我宁愿从未遇见你,现在也不必流泪忘记。 7、过去
通过阅读曾仕强教授新作《中华文化的特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将在今后的许多年里引领世界各族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袖文化,我们坚信:中国的将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是一直在改变还是一以贯之,哪些东西没一直在变,哪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唯一的一方面一直在变,一方面一直不变的民族。外国人变得时代都不连续了, 中华民族一以贯之,不是改一个朝代什么都变了。中国人在
北岛在新书《城门开》的自序中,曾说到“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 我这个普通读者读后唏嘘不已,现代文明以排山倒海之势湮没了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历史留下一个叹息的背影越走越远,与此同时,我越来越感受到现代的节奏裹挟得我们无处躲藏,逼仄紧凑
写作的能力变成了一种盾牌,一种躲藏的方式,可以立时把痛苦转化为甜蜜——而当你年轻时,你是如此无能为力,只能苦苦挣扎,去观察,去感受。 ——约翰·厄普代克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心怀世界。眼随心走,很难有空闲回过头来,去看看走过的路,而想的最多的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慕与憧憬。而有时候,我们总是怀有一种对当下环境强烈的恐惧,厌倦,希冀立马逃离,就像逃离地球的引力一样,再也不
萧伯纳,全名乔治·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 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他主张艺术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