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中国史03•世界性的帝国:唐朝》读后感:梦回黄金时代,中华历史的巅峰
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它在商业、宗教和文化,尤其是文学创作上达到了其他朝代几乎无可匹敌的成就。而“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唐代被后世奉为中华历史的巅峰,刨除文人骚客的吹捧和汉民族正统的民族主义倾向,唐朝在文化方面确实非常卓著,甚至未来百年、乃至数百年仍不可被超越。 唐太宗是个很有包容性的国君,贸易的繁荣,造就了国际化的长安。妓女的合法化及文艺化和科举制的融合,使妓
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它在商业、宗教和文化,尤其是文学创作上达到了其他朝代几乎无可匹敌的成就。而“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唐代被后世奉为中华历史的巅峰,刨除文人骚客的吹捧和汉民族正统的民族主义倾向,唐朝在文化方面确实非常卓著,甚至未来百年、乃至数百年仍不可被超越。 唐太宗是个很有包容性的国君,贸易的繁荣,造就了国际化的长安。妓女的合法化及文艺化和科举制的融合,使妓
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那么它一定如长江一般有高耸夺目的发源地,又有波涛汹涌的激流,而最终她水势平缓下来,江面逐渐开阔,并寻找着自己的归处,而元明这一段历史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脚步平缓、寻找方向的时期。 经历了宋的覆亡,中国历史无疑进入了另一个时期,第一次由汉人眼中的“胡”人统治中原,并且建立起可纳入中国纪元的大帝国,算得上是对于这条河流的一次截断,而明朝的崛起,似乎让这条河流重新纳入轨
西方人写史,不仅围绕统治阶层及其更迭介绍了宋朝的崛起、改革和衰落,而且全方位地论述了宋朝的宗教、文化、生产、生活、教育、金融等等诸多方面。这种写作结构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还原宋朝的风貌,让宋朝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更加丰满,缺点则是覆盖面太大,内容无法足够细致,更像是一个个专题堆砌成的文集。这些,都是相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写历史,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以政治为主线,并附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一直都觉得东汉终结之后魏晋南北朝的这四个世纪是一段经常被人忽略却又实际精彩非常的历史。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间,政权更迭的让人眼花缭乱。若说乱世出英雄,那么在这一段前所未有的乱世中,确实曾有过太多的精彩人物了。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仍然由陆威仪编著,延续了第一本《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的写作风格,如格局,王朝,外交,信仰以及城市发展等,在本书中仍然可以一览无余。这一个混乱的时代,南北朝
作者罗威廉,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代表作《红雨:一个中国县城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是哈佛中国史的最后一部,主要讲述了清朝的整体社会状况,从君主专制发展的顶峰,逐渐衰亡,至此历时2000年之久的封建帝国告终。 清朝成为中国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帝国。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911年清朝灭亡,满洲人统治天下268年,也是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间最长的一个。《哈佛中国史06•最后
《哈佛中国史》一卷共六本,被中信出版社引进以来,引起了读书界很大的关注,在市场收到了很大的热捧。这本书虽然中文版问世很短,但却积赚了良好的口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读外国人写的中国历史,一直成为中国人所乐意于做的事情。大概是因为我们会乐于从外国人的视角,重新与认识我们的过往吧? 凭我们以往的阅读经验,外国人所著的中国历史有着与我们的通常历史不一样的触发点与表述方式,这些舶来的历史,对事件的再现鞭辟
站在世界和空间的远方,美国学者从另一种角度呈现的中国通史。 内容丰富而精炼,精美图片更是让我们有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充满了"异域思维",不仅遵循创新至上的美国理念,提出了很多新颖巧妙的思考题来引导读者思考,更将世界史引入作为对比,带领我们分析区别及其背后原因。这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的走向,更让我们学习了历史为什么这样选择,让传统意义上"死记硬背"的历史变为有理有据逻辑演变,也带给我
站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景象肯定有所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对于梁山好汉,《水浒传》对其大加褒扬,而《荡寇志》则视之为洪水猛兽。究其原因,阶级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汉学东学西鉴的过程中,欧洲大批学者怀着对东方古老文明的景仰,对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欧洲掀起了探索东方神秘古国的热潮。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就是其中一员,他虽然从
一开始以为这本书是标题党,没想到一读真的读上瘾了,真的同书名一样。 这是自《明朝那些事》之后第二本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书。众所周知,《明朝那些事》火了之后,有很多模仿当年明月的写作风格的书出版了,什么《唐朝那些事》《宋朝那些花花事儿》,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像《明朝那些事》那样受到大众的欢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只学到了当年明月表面的幽默感,但却根本写不出当年明月的思想和情怀。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就是
曾获加拿大总督奖、国家杂志奖等多项奖项提名的加拿大传记作家沙恩.皮科克,用图画书《梵高与我》,从不同以往的视角带你认识梵高和他的世界。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模糊的觉得很熟悉,童年里的我,似乎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然我应该是那个被嘲笑的对象,基于如何事情已经不重要了,但被所有的小伙伴围攻时的感受可不是轻松的,虽然当时都是孩子,但这种经历对于被嘲笑者来说可以算得上童年阴影了,好在不是动用武力那种。我想对于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