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2022-05-14)  读书笔记 |   抢沙发  252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神谕之夜》读后感:故事好,作者好,一切都刚刚好

怎么样的小说算是一本好的小说呢?

归根到底,我觉得只有三种:故事好作者好,或故事和作者都好。

故事好,显然就是人物性格设置方面讨喜或情节回环曲折高潮迭起;作者好,则有所不同,一个看似很平淡很简单,两句话就能给总结了的故事,却能通过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而让人回味无穷,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大半本书。

神谕之夜》,乍一看这个题目,加上护封上带有误导性质的介绍,自然以为是神秘类型的小说,然后就乐颠颠地看起来,看完结局却有一种大受欺骗的感觉,但是呢,大部分的读者都是甘心被骗的,因为这个骗局很巧妙。

总体来说,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连高潮都没有的婚外情的故事。译者潘帕(潘帕的翻译我很喜欢)认为故事从第178页也就是写到“故事才刚刚开始”起,进入了高潮。确实,作者技巧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急速的重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当然变换了叙述方式)令人以为进入了高潮,但如果是这样,这个高潮莫名“过程太长”了。我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没有高潮的故事,如果作者将第170页关于妻子格蕾丝的猜测放到最后,也许会成为高潮。总而言之,每个人意见不同,这是题外话。

这个平淡的老套的故事之所以会成为一本好书、好的小说,完全在于一个“巧”字。

首先是双线讲述。情节上的双线或是复线,这个其实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鲁迅的小说很多都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双线的写作,或者说是故事中套故事。明线是主人公希德尼·奥尔和妻子格蕾丝以及朋友约翰·特劳斯的故事,但是这三者的故事在前半部分或者很大程度上说是很平淡,暗线则是作为作家的主人公希德尼创作的小说——通过《马耳他之鹰》中的一个情节改编成一个编辑经历生死之劫后抛弃现有的生活同命运抗争的故事。

在我看到前半部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将看到两个故事的两个结局,并且一边看一边带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让主人公创作这样一个故事?用意何在?!

当我带着强烈的疑问,饶有兴趣地读下去的时候,作者却硬生生地将这条线给阉割了——主人公创作的小说陷入了困境,无法进行下去了。

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作家如果不写好大纲,往往情节一不小心就超出了作者的想象,然后不得不弃坑。但是这不仅给了读者一种不适感,甚至有种无力吐槽的感觉——啊你这不是欺骗大众感情吗?一直到我迅速看完小说的全部,我都非常愤慨,我搞不明白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大的篇幅来创作这条暗线,又硬生生地给废弃。

大概是两三个小时,也就是在我写作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才想,这篇被废弃的小说和主人公的命运到底有何联系呢?我给出的答案是,主人公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了一种和故事中的主角尼克·葆恩完全不同的做法,虽然大家选择的都是“抛弃过去,迎接新的生活”,但是尼克的方法比较过激,与主人公本身大有不同,所以“蓝色笔记本”正是看透了主人公的这一点,才使小说陷入了僵持,最终走向被毁灭。

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猜想,就像对于小说的题目《神谕之夜》一样,但是至少我在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小说巧妙的第二点在于作者种种或者说是重重出人意料的铺垫,有些大有些小,在看小说的时候,不妨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然后你会有种惊喜:

1.为什么主人公以刚从死神手中回来的状态开始回忆?

2.为什么详细讲述主人公虚拟出来的小说《神谕之夜》(第二故事中的故事)的情节?

3.为什么要讲述张生带主人公希德尼去窑子的那一段?(我直到写作读后感之前才想明白——这才是主人公做出和尼克不同的选择的原因,大概是吧,我的猜测。)

4.为什么要讲述约翰的第二个妻子的弟弟理查德和三维镜的故事?(包括为什么约翰找到维修三维镜的地方了,但是理查德却放弃维修了)

5.为什么要记述主人公创作的失败的剧本《时间机器》的情节?

6.为什么详述希德尼被洗劫一空的家?尤其是那张照片。

当然还有很多疑问我没有想明白,比如为什么要来一段张生讲述文革的段子,主人公还一本正经地分析了张生是受害者还是红卫兵,虽然后来没有答案。比如是否有必要详述主人公去康复中心探望雅各布的对话?我没看出有写这一段的必要。当然不排除闲笔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这是我近期看过的质量比较上乘的一部小说,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虽然是被欺骗了。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shufeijie.net/667.html

关于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