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2022-06-03)  读书笔记 |   抢沙发  228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开垦地》读后感:爱尔兰沼泽的意象,深入万物根源的拥抱

开垦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自选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开垦地:诗选1966—1996》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自选集,精选了12部诗集的代表作品、两部重要译作的精华部分以及一些以前未结集的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诗人30年写作生涯,呈现了诗人写作的整体风貌以及诗人多年来情感、风格和特色的变化。这里有优美的、田园式的抒情诗,也有许多蕴含普通却又神奇的爱的诗篇,还有一些发掘自身、自我投射的作品。

它们也探索恐惧和暴力的主题,揭示一个“邻里相杀”的爱尔兰,一个受历史和残酷的宗派主义威胁的世界。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希尼所遵奉的诗歌定义,既“忠实于外部现实的冲击”,又保持着“对诗人生命内部规律的敏感”,在希尼手中,万物的样貌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拼字板,一个秋千,一个风筝,无数小小的瞬间,都变成了既是现实又是飞升的令人沉醉的神话。这部自选集是一种必需——一种深入万物根源的方法。

没有太追求语言外在的力量,而是通过大量的自然以及农事色彩的意象把这种力量往下沉了沉,读起来很扎实,节奏也很好。而那些蕴含历史和现实事件的诗歌读着就有点隔阂。

这本诗集中有太多的诗歌让人收获良多。

希尼对爱尔兰沼泽的发现是与其作为时间贮存期的功能联系在一起的,也即‘沼泽作为风景的记忆,或沼泽作为一片牢记着发生在它内部和发生在它身上的一切事情的风景’。

而他对本土神话、民间传说的有意识挪用,甚至是通过与美国西部旷野神话的类比而发生的自我部族神话建构的意图,提供了人类处理边缘状态的童年经验的最佳范本,中后期对夹缝中的居民生存政治的诗学处理又上层楼,把一个纯诗写作者推向了复杂、嬗替、不断处于风口浪尖的外部现实。对斯威尼故事和但丁的翻译更可见一个作家的天才并不是无源之水。

这是目前中文世界里谢默斯·希尼的最权威译本——无论是从译作的数量还是选编的标准(尤其是丰富的注释)而言。诗选完整呈现了谢默斯·希尼的创作历程,永恒不变的是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知觉的天赋。谢默斯·希尼身处于两个相悖的传统,并交缠于复杂的历史与当下,他的痛苦真实可见,并因此吐露出有关人性的本相。

复杂的文本宇宙,并不缺乏灵感之星的闪烁,这位底蕴丰富的诗人,因此总能超越表象,抵达事物的真实本质,比如那些成为记忆的具体事物,它们因其所是,闪烁着无量的光芒。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书非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shufeijie.net/1139.html

关于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